愛鳥周
鳥類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,是一種寶貴資源。保護鳥類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,對科研、教育、文化、經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,愛護鳥類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。
2021年04月20日—4月26日,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將舉辦第39屆“愛鳥周”主題活動,活動主題為“愛鳥護鳥,萬物和諧”。
活動現場布置簽名墻,工作人員發放愛鳥護鳥宣傳冊和倡議書。
在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科普館門口兩側擺放保護鳥類宣傳展板,愛鳥周由來、保護鳥類重要性、野生鳥類救護小常識都可在此了解。
保護鳥類的重要意義
小??
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是指鳥類在不同生態系統(如森林生態系統,草原生態系統及農田、湖泊、海洋等生態系統)的地位和作用。從生物上來說,保護鳥類,有利于物種的保護,因為有一種生物滅絕,就會牽連它所在的食物鏈的生物以及周圍的環境。此外,鳥類擔負著種子及營養物的輸送,參與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無機物質循環,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。
1.不少鳥的羽毛美麗,歌喉動聽,美化了大自然,還可以供觀賞。
2.鳥類為人提供大量的肉、蛋、羽絨和糞肥,成為一大資源。
3.不少鳥吃害蟲、害獸,對人類有益。一只慣于“報春”的杜鵑鳥,一年能吃掉5萬多只松毛蟲;一只貓頭鷹在一個炎熱的夏季,可以捕食1000多只田鼠,幫助人類“鼠口奪糧”達1噸;一對啄木鳥可以保護500畝林木不受害蟲的侵擾,是當之無愧的“森林衛士”。
4.有的鳥還能傳播花粉和種子。特別是北方普遍分布的松鴉和星鴉等,對于許多樹種的擴散有貢獻,是自然界的“植物造林”能手。經鳥類排泄出的硬殼種子,反而容易萌發,因此鳥類被稱為“義務造林員”。
愛鳥護鳥小常識
白胸苦惡鳥
“愛鳥周”我們該如何正確的愛鳥呢?
請勿喂鳥
人們喜歡給野生鳥類喂食,或是為了樂趣,或是為幫助饑餓的鳥類。但隨意投喂鳥類其實有許多嚴重的問題;人類食物對鳥類可能是不健康的,鳥類有適合它們的飲食,如果喂錯了食物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或死亡。近距離喂食和接觸鳥類會增加疾病傳播給人類的風險,鳥類排便增加也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細菌的傳播,所以為了野生動物保持野性和健康,請勿喂食野生動物,請享受遠處觀看野生動物的樂趣,請尊重它們的空間。
路邊的小鳥不要撿
如果在路邊遇到剛出生的鳥寶寶,不要撿回去,因為一般市民不了解相關的救護常識,既養不活,也不知道小鳥身上是否帶有病菌,極易好心辦壞事。正確做法是:先觀察鳥的狀態是否受傷,受傷的話聯系當地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或者觀鳥協會,可撥打110或12345。
若狀態良好,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找附近的鳥巢把小鳥放回去就好,如果沒有找到,可以用紙盒、塑料盒做一個鳥巢,固定在附近高處就可以了。
野生鳥類闖進家里
如果是野生鳥類誤入居民家,不要去捕捉,以免會誤傷小鳥。而應該打開門窗,讓小鳥自由飛到室外。如果小鳥受傷,失去飛行能力,可及時撥打110或12345,通知當地林業部門前來處理。
白 鷺
紅紅脅藍尾鴝
灰頭麥雞
水雉
與其他野生動物相比,鳥類是人們較為常見的“動物朋友”。在與它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更應當關注生活中的小細節,比如在隨行中注意不留下垃圾和零食碎屑,不隨意投喂食物等等。學習與鳥類相處的正確方式,讓愛鳥護鳥成為一種習慣,或許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、不斷提高意識的事情。